卷期:
19卷2
作者:
林宏陽
中文摘要
自工業革命以來,煤礦可謂是驅動當代社會與經濟生產體系發展的重要動能。然而,大量使用煤礦所產生的碳排放,也成為全球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之一。此等問題在1950年代初期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,進而達成減少碳排放的能源轉型共識。即便如此,對於煤礦從業人員之權益,並不能夠在轉型過程中被輕易犧牲與捨棄,從而達成公正轉型(just transition)的目標。其中,首波工業化國家之一的英國,2021年於Boris Johnson擔任首相時的一場演講,提及Margret Thatcher的政策有助於英國煤礦產業的公正轉型,引起輿論的撻伐。基於煤礦產業在公正轉型上的複雜性,本研究嘗試以英國為案例,由煤礦產業發展之結構性觀點,以及英國政府機構之政策意識型態觀點,檢視與探討英國於煤礦產業轉型所達成的目的與目標,是否符合公正轉型的意涵。本文欲指出,即便在全球減碳的共識之下,煤礦產業的衰退或為必然趨勢。但英國煤礦產業的退卻,更在於Thatcher主政(1979至1990年)期間所貫徹的市場經濟、私有化與大力打擊工會運作的諸多政策所致;此即柴契爾主義(Thatcherism)的核心精神。在專注於市場化與私有化的政策邏輯下,即便在綠色工作與綠色就業的創造皆有所達成,惟煤礦從業人員的就業安全、轉型、訓練等,可謂付之闕如。因此,若以ILO的公正轉型理念-「不應遺落任何人」-觀之,英國的煤礦產業轉型,充其量是一場不公正的轉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