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動靜」範疇之典範革新:從《周易》、《中庸》到濂溪〈太極圖說〉再到丹溪《格致餘論》

卷期:

18卷2

作者:

李仁豪

中文摘要

周敦頤承襲《周易》、《中庸》的動靜觀而有所革新,提出「無極而太極」和「動靜生陰陽」二說,聯繫「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,立人極」命題,影響後學甚鉅。濂溪實以「極」和「動靜」為學說眼目;「極」有三重義涵:至高至遠、樞極(動靜轉運)及中(中正),貫穿於學說內而以「主靜慎動」說為終極核心要旨。主靜實指無私欲;慎動則指行動必須正、直、公、溥(普)和中節,維持人性本源暨天道的中正仁義以達天人合德。另動靜生陰陽說乃一大典範革新,然實遙契先秦初始陰陽觀的太陽說(尤指寒熱、水火)。基於此,深受理學薰陶的醫家朱丹溪進一步明確以火聯繫動,提出「凡動皆屬火」等諸說,使動靜範疇延伸至有形血氣、生理病理層面,這又是另一典範革新。至此,動靜範疇堪稱完善圓滿。

關鍵詞:

宋明理學、動靜範疇、無極而太極、主靜慎動、中正仁義